李膺(公元110-169年),字元礼,颍川襄城(今河南襄城)人,东汉著名学者,政治家。
李膺的性情简约孤高,很少与外人交往,只是和同郡的荀淑、陈寔交结为师友。开始被举为孝廉,受到司徒胡广的征召,以考绩优异,被举荐为青州刺史。在他辖区内行为不正的守令们对他的威严廉明作风感到害怕,听到他到任的消息大多弃官而去。他与太学生郭泰等交游,反对宦官专擅,致力于纠劾奸佞,太学生视他们为正义和知识的化身,为其编了顺口溜:“天下模楷李元礼(李膺),不畏强御陈仲举(陈蕃),天下俊秀王叔茂(王畅)。”又称李膺、杜密为“李、杜”。
李膺后来又被朝廷提升,担任了司隶校尉。当时受到皇帝宠信、有权势的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做野王的县令,他贪贿残酷,胡作非为,甚至杀死孕妇。听说李膺非常威严厉害,害怕治他的罪,逃回京城,躲藏在哥哥张让的宅舍里,藏在房子的复壁之中。李膺得知他的情况后,就率领吏卒破开复壁,将张朔抓捕,交付洛阳监狱关押。经审问供辞完毕后,随即将张朔处死。张让知道后就向皇帝诉说他弟弟的冤屈。皇帝把李膺召到殿堂,亲自来到殿堂的廓下诘问李膺,责备他不先作请示就擅自将张朔处死。李膺回答说:“从前晋文公抓获卫成公后把他送归于京城天子之侧,《春秋》对此作了肯定的评判(意即张朔现在京城天子之侧,有司即可依照先例,不再请示,对其作出处理)。《礼记》上说:公族身份的人犯了罪,虽说可以宽恕,但执法官员可以依照法律办事,不对他们作宽大处理(意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)。从前仲尼做鲁国的司寇,上任的第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。我现在到任已经十天,心里害怕犯办事迟延的过错,没想到却因办事急速而获罪。我确实自知获罪,等不到旋转脚跟就要死,但我特请皇上留我五日的活命,将首恶分子处死后,我甘愿退下来跳进油锅,受煮死的酷刑,实现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。”皇帝听了不再说话,就回过头来看着张让说:“这是你弟弟的罪过,司隶有什么过错呢?”于是放李膺出去。
从此以后,宫廷里的宦官们都变得老老实实,闭紧嘴巴,休假之日不敢再走出宫门去胡作非为。皇帝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,这些人都叩头哭泣着说:“害怕李校尉。”那个时候,朝廷里一天比一天混乱,国家的纲纪败坏松弛,只有李膺一个人保持着应有的风纪,以保持美好的声名而自强不息。士人们有受到他容纳和接交的,感到是一种光荣,叫做“登龙门”。
正是:奸邪之徒太猖狂,
不料遇到李校尉。
破开复壁杀张朔,
锄奸为民惊群贼。